文章字数 / 2377
阅读时长 / 5分钟
积证的知识点全貌
图片
高清版详见:MindMaster(一林学习录)
思维导图中,每条细则的复习方法,参考如下“说明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中医内科》 复习前的准备 贰丨思维导图“说明书”文字部分重点展开辨证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与方名字面义(强、弱联系),以及每个辨证分型的证候拆解。有大量重复内容,助以形成对考点的条件反射。有些摘录的舌、脉象与辨证不符,做个参考而已。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强联系)
分型:
气瘀虚,软硬坚
方药: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六七八
积证,同胁痛一样,都无需去刻意记什么歌诀。
用考点记忆考点。
思路捋一遍,考点尽浮现。
积证的分型与方药,
用其辨证的知识点去记忆!
积证的辨证,有难点,但也极具特点。
说难不难,说易不易。
图片
首先回顾:
积证的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气滞+血瘀)
注意:
聚证的病机——气机阻滞
即,病机方面,聚证仅有气滞(在气),
而积证以血瘀为主(在血),可兼有气滞。
积证的病理因素有气滞、血瘀、寒邪、湿浊、痰浊、食滞、虫积等,但以血瘀为主。
所以积证的三个证型,均以“血瘀证”为基础,再兼他证。
有大量血瘀证的表现,而其他证的表现则不多,或不明显。
①血瘀+气滞=气滞血阻
②血瘀为主+兼有虚象=瘀血内结
“瘀血内结”虽名称中未提及虚证,
但证候表现(形体消瘦,纳谷减少,脉细等),
以及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均表明有“虚”。
③血瘀+正虚=正虚瘀结
至此,三个分型,应该就能记住了。
如何辨证?
找关键词!
气滞血阻:
胁肋痛、脉弦多出现在“肝郁气滞证”中,
且唯有此证的积块,质软不坚。其他都是硬的。
可以联系到“气滞证”的特点:
胀、走窜不定、无形,所以积块不像“血瘀证”那样坚硬。
这也可以将其看成,在积证中,属症状最轻的分型。
瘀血内结和正虚瘀结的鉴别,找程度词:
瘀血内结虽有虚象,但不及正虚瘀结的那么重。
积块较硬→积块坚硬
刺痛→剧痛
形体消瘦→肌肉瘦削
纳谷减少→饮食大减
且“正虚瘀结”还可见光剥无苔
并且,两者“虚证”的轻重程度还延续到了选方上:
两个证型都用了补益剂,
前者是“六君子”,后者是“八珍汤”,
“六”与“八”就是程度的体现。
并且,瘀血内结是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膈下逐瘀”在前,“六君子”在后。
给人的感觉就是:
先治血瘀,后佐以扶正;
正虚瘀结是八珍汤合化积丸。
“八珍汤”在前,“化积丸”在后。
先补虚,再治瘀。
我记得肺系有一个病,也是靠程度词来辨证的:
肺痈,辨病期。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中医内科》——肺痈丨分型、方药的趣味记忆
整体看下来,三个证型积块的质地,也有递进的关系:
软→硬→坚
图片
方药部分:
六七八
六(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七(大七气汤)八(八珍汤合化积丸)
气滞血阻——大七气汤
“七”谐音“气”,对应气滞。
剩下两个都是“合”方,所以应付笔试只记“六君”、“八珍”就行。
前文已很细致的论述了它们各自的对应关系了。
要想记全的话,依然可以加点联想:
瘀血内结——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阁下六君有点虚
阁下六君子(有点拗口,不过懂我意思就行),看起来身子骨有点虚哟。
正虚瘀结——八珍汤合化积丸
要补八鸡是很虚
要拿八只鸡来补身子,肯定很虚。
有点虚,很虚,再次加深了两者辨证的区分要点。
证候拆解
气滞血阻证
证候: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胁肋疼痛,脘腹痞满,舌暗苔薄白,脉弦。
舌象:
365建站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脉象:
弦脉: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代表方:大七气汤加减
瘀血内结证
证候: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舌象:
紫舌:主血行不畅。
舌有紫色斑点:多属瘀血阻滞于某局部。
脉象:
涩脉: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细脉:气血俱虚,湿证。
代表方: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字面义:
四君子汤:补益剂(补气)——益气健脾——脾胃气虚证
正虚瘀结证
证候: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舌象:
紫舌:主血行不畅。
舌淡苔剥或类剥: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
脉象:
细脉:气血俱虚,湿证。
数脉: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弦脉: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代表方: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字面义:
八珍汤:补益剂(气血双补)——益气补血——气血两虚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