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9月19日电(记者陈静)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器官,承担着解毒、代谢、合成等多种生命活动的关键职能。然而,它也极易受到病毒侵袭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导致肝炎、肝硬化等疾病,若不加以妥善管理,可能演变为肝癌。
在9月15日至25日全国科普日之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施国明主任19日深入剖析了肝脏疾病的防治策略,特别强调了早期筛查在肝脏疾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肝癌,作为中国第四大常见肿瘤,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第二。2022年,中国新增肝癌患者达到36.77万例,死亡人数高达31.65万。上海地区最新数据显示,肝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
365站群施国明主任指出,肝癌的成因复杂多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的病因也在不断演变。过去,肝炎和肝硬化是肝癌的主要病因,尤其是由乙肝或丙肝引起的肝硬化。此外,食用霉变的玉米、大米等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也是重要的致癌因素。但随着乙肝疫苗的普及和生活习惯的改善,肝癌的病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引起的肝癌发病率也在上升。
施国明主任还提到,肝癌的家族聚集现象不容忽视。他分享了亲兄弟同日手术、母子同日接受治疗的真实案例,强调了家族史是肝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肝癌的隐蔽性导致早期诊断尤为困难,加之公众对肝脏健康检查的忽视,使得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局部晚期或发生了远处转移,增加了治疗难度。因此,施国明主任强调,对于有肝炎病史、家族中有肝癌病例、长期饮酒、肥胖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肝癌筛查至关重要。肝癌筛查主要涉及哪些检查?施国明主任建议,首先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异常凝血酶原,此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周俭院长发明了“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也为老百姓的肝癌早筛提供了进一步帮助。此外,还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以明确诊断。
施国明主任还特别提到了肝内胆管癌这一常被忽视的肝癌类型。他比喻肝脏如同一棵树,而肝内胆管癌就像是长在小树枝上的疾病。这种癌症占肝癌的15%-20%,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其恶性度高,难以早期发现,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对于胆管癌,早期筛查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
施国明主任呼吁,通过积极的早期筛查和精确的诊断,我们能够显著提升肝癌患者的生存机会,并改善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老百姓也要提高对早期筛查重要性的认知,守护好自己的肝脏健康,为健康中国建设奉献一份力量。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作为全国首个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启动建设单位,已开展“绿丝带肝癌早诊早筛计划”,通过联合各省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社区,计划在全国范围内筛查5万例肝癌高危人群,共同推动肝癌诊疗端口前移,提高肝癌早发现、早诊断比例,齐心协力,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