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toutiao.com/is/iM3nwHqU/
在太极拳的功夫方面,只是有些软活柔动还是不够的,需要在这些软活柔动中作到均匀有沉着的心劲和雄伟的气势才够味。……而不是一言两语可以了事的,也非笔墨所能描绘。这种雄伟的气势及沉拳的心劲,是在身势气魄之内含而不露的,不是摆在外面的。……要有真的太极拳传授而又有功夫的人,才能鉴别出来的,如那些毛手毛脚的太极拳家,是看不出来的。如他们看了,反以为是不好,或出些反对的言语,如说什么太慢了,或说架子太大了,或说太神化,太迷信了云云。所以说,凡是对某一项学识设有研究的人,就会发言不当。——李雅轩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一、松沉——身体节节松,浩浩沉大地,佛家“ 双盘坐”的腰胯尾椎松的重要性显露出来
从练拳角度看太极上身的功夫,也就是贴地行舟的松,叫做松沉;这是第一步,很快就会上身。但是,几乎这样打拳的通病就是低头哈腰,大地的反作用力找不到?不是的,原因就是身体不松。如果身体松了,还要在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过渡下一个动作找肩窝到脚跟的提领劲——这个我们也叫做松透,但是,身体松透了练习下来,尽管可以练一趟下来,但是,累的全身乏力,为什么,内外还是不通——我们叫做松通,就是腰胯依旧是僵,尽管腰胯圆转了,因此,裆下的功夫不到,就没有灵劲。
打拳场地不会平整如镜,因此,打拳全凭脚底听消息,能巧妙使用大地反作用力。譬如,用沉丹的劲,交换大地升力。用旋胯的劲,交换大地虚实轴力,都是为了连自己的精气神一气呵成——练吊丹,练旋腔,练掖胯,练开合圈劲,练波浪螺旋,都是为了建立结构。松沉劲,不是一下沉下去,而是一层一层的,次第松沉,于是脚底有了绵劲,于是大地反馈波浪劲,形成周身节节贯穿。 打拳时,小腹一旋,丹田一拧,带动两胯旋动,于是脚底获得圈劲,大地自然返还一股螺旋,围腰绕脊,缠丝布于两臂。
“裆”为甚重要——这个功夫就要求双盘坐的腰胯松——什么是腰胯松,这与双盘的意义一致。能双盘才会不倒单,脊椎自动获得腰胯的支撑力,因此,有人把这个裆叫做千年的桥,万年的塔。裆劲到了,你知道吗,其中内在的功夫是什么吗,就是全身欲念萧条,心如冷灰,这样精气才会全部进入尾闾、尾椎,自动松开可以双盘——有了基本的双盘,时而下弧腾挪,时而上弧拱桥。敛臀时,松命门抱丹。泛臀时,提会阴拔脊。 说到底,“骨沉,气顺,血通”,大松大软,可能最后在尾闾、尾椎,命门一撑,肘底一沉,绵若无骨,黏劲极好,粘上就甩不下来,进也不得,退也不得,只得任其摆布,手臂如钢似铁,小腹突突跳,无论点线面,还是蓄发圆活,无论你碰他哪里,他依然旋动自如,旋抹走化,不丢不顶,恰到好处,你推不着他。
那么,打拳打外形,还是内形催动外形呢? 李雅轩用11个“如何”印证松沉环节:如何才有松软沈稳的情形,如何才有丹田之沈劲,如何才能有绵绵不断的味道,如何用意不用力,如何身势经常保持中正,如何有满身轻利顶头悬的意思,如何才有入里透内之劲道,如何打松净之劲,如何以心意之去,如何以神经之动,如何能来之不知,去之不觉,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如这样练下去,以后就有好的进步了。这与我们上面的体会是一致的。
365站群因此,节节松沉,节节折叠——只有从精气神入手,有了精气入脊骨,有了精气入骨髓,才会有身体挺拔不倒,身体不到,上身挺直,才有用腰胯化磨盘,双手推抱磨盘,之后就会小腹收紧突突跳,在这个基础上,心如死灰,浩浩之气、暖暖之烟,直接会阴关注到脊椎,脊椎虽然还没有大松大软,却以之转动大盘,丹田小盘自动形成——这样练只需要几个月、几年,太极拳的松沉、松透、松通只是一个摸索的环节而已。否则,打几辈子拳,站几辈子桩——都无法聚精会神、敛气入骨、化气入髓,怎么能够度自己的“性命”呢?
二、精气神就是“ 童子功”,打拳就是如顽童耍拳慢慢地充实(李雅轩)
太极摸鱼是松沉,溜着动作摸鱼转化大地的吸引力,动作圆劲,节节松开身体是圆,松肩膀落入腰胯的沉也是圆,用圆劲盘出水感,就是道家的境界。新出土的《德道经》已经恢复了道家的本来面目,我们还是老老实实,先做人,就是境界在其中,仙佛在其中,太极拳的道理是明明白白、自自然然的——能婴儿乎在天成。李雅轩说精气神的内练是诀窍,外行人读不懂,这里面的心、气、意就是精气神:“其主要的练法,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意贯指,日积月累,内劲自通,拳意主能上手。四肢是外梢,不可自动,胯为底盘,务须中正,以思想命令于腰脊,以腰脊领动于四肢,尚须以神气相配,上下相随,完整一气,否则非太极拳功夫。松软沈稳的形势,如载重之船,沉沉稳稳地荡于江河之中,既有沉重而又有软弹之力。”
关于松的精气神的内劲体会基础也要结合精气神,李雅轩指出:“练体以固精,练精以化气,练气以化神,练神以还虚,这是太极拳的四步功夫。学者宜本此方向细细体会,才能练到妙处。人身之灵机,最为宝贵。凡一切处事接物,皆全赖于此,不独打拳推手也。但灵机是出于大脑神经,所以太极拳的功夫,首要在稳静的基础上练功,以养其大脑中枢神经。但所谓稳静者,是心神泰然之后,自然之中出来的真稳静,而不是强制着不动作出来的表面上的稳静,这种强制着身体不动,表面上是稳静,而心性方面仍是不静的。如果这样,就不是真静,不是真静,就不能养大脑中枢神经,也就出不来特殊的灵感,此理又不可不知。”因此,李雅轩说:“练刚柔不如练柔劲,练柔劲不如练松软,练松软不如练轻灵,练轻灵又不如虚无。虚无的气势,才是太极拳最上层的功夫。”
因此,练拳是一个精气神的转化过程:“ 在练功时,要以神走,以气化,以腰领,以意去,内外一体,心神合一,神气贯串,上下一致,久而久之,便会养出非常的灵觉来,以这种灵觉用之于推手,体会对方之来劲,是百无一疾的,既已知道对方之来劲,便可顺其来势,随其方向,而作跟随沾粘之动作,他身上之缺点,便会自然的发现出来,我趁势击之,则自无不中之理也。 ” “ 其应用方面,全凭虚无的气势,沾粘跟随,在几跟几随之中,我之身势早已吃进彼身,一切的机会自送上手来,在这个时候,我的神气一动,早已如触电样将其打出矣。 ”
太极拳的功夫是大地与身体合力为零——这就是轻灵虚无、稳静松软,太极拳身如鬼魅、不是神气活现(李雅轩语),也不是刚柔相济,就是内敛精气神,外似冷兵器。如扁担,身背之弓,“ 松松的将两臂棚挑起来,以腰脊之力牵动两臂,稳静地出动,将一趟拳演变出来,非四肢之自动也。”(李雅轩语)“如顽童耍拳,练拳时当细细体会,找它的要领。找着要领之后,经常练习,不数月便用两臂有松沈的感觉,两肩有些酸痛的情形,这到是很自然的,以后拳意就会达到手上来了。如再有明师指点,对太极拳的道理也就会一点一点的领悟,身上的灵觉也将会慢慢地充实,如此则不但在修身方面有显著的功效,即在应用方面也会有巧妙的动作,这全是由于在松软的基础上着手练功作出来的。如果只是散漫飘浮的练法是不行的。”(李雅轩)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